
百年不夜城熱鬧背後
夜市是台灣的心臟還是毒瘤
夜市在台灣存在多久了?
百年夜市:從廟埕攤販到台灣的文化符號
點擊聆聽
清朝末期夜市繁雜聲
點擊聆聽
日治時期夜市繁雜聲
點擊聆聽
戰後至近期夜市繁雜聲


現代化的推進,
觀光人潮到來的喧鬧,
攤販營業伴隨的廢棄物,
行政不彰導致的公安危機,
這些弊端也慢慢浮現,
究竟對台灣來說,
夜市是能活絡觀光血脈跳動的心臟,
還是充滿問題的毒瘤?
夜市對於台灣是心臟還是毒瘤?


台灣夜市創下的輝煌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五年一次針對夜市攤販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自民國77年起至107年COVID-19疫情爆發前,台灣夜市經濟在長達三十年的期間內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此一發展現象突顯夜市產業對台灣經濟之貢獻甚鉅,不僅創造可觀產值,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由此可見,台灣夜市不僅具備高度的發展潛力,更蘊含豐富的商機與經濟活力。
庶民經濟的三十年
請將鼠標移至下方圖片上
滑動滾輪觀看夜市歷年營收及攤位變化▼
從地方小吃到國際招牌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的統計,112年來台的國際觀光客數量突破648萬人次,其中約48%為近五年內首次造訪台灣。以下圖表為112年受訪遊客主要瀏覽景點,即使109-112年遭受COVID-19疫情衝擊,仍有高達78.43%的人將夜市列為必訪景點,顯示夜市對外國旅客的強大吸引力。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
藉由諸多報導可知,台灣的夜市文化在國際間享有盛譽,不僅成為外國媒體和旅客關注的焦點,也轉變為全球旅客嚮往的美食與文化體驗聖地。

請將鼠標移至下方圖片上
點選內文觀看相關報導▼
台灣夜市的陰暗面

雖然夜市形塑台灣觀光的金字招牌,但免不了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夜市常見的問題有不合乎永續經營、公共建設不足、經濟挑戰與科技應用等問題,影響公共安全與市容。另外部分店家占用道路作為用餐區,造成管理困難。老舊電線等情況增加火災風險,缺乏遮蔽設施亦使夜市在天候不佳時營運困難。
環保永續與公共衛生
空汙指數嚴重超標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在 2019 年發表的相關研究,台灣夜市的 PM2.5 濃度高達 59.9μg/m³,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安全標準 15μg/m³。這突顯夜市在空氣污染方面的嚴重程度,不僅對攤販與民眾健康構成威脅,也成為環境治理中亟待解決的議題。

夜市廢棄物排放量
根據電訪各夜市管委會的回覆,得知士林夜市假日均廢棄物量約2公噸、逢甲約1.9公噸、花蓮東大門約2.5公噸;南部的斗六觀光夜市規模大,雖無官方統計,但推估量遠高於一般夜市。塑膠廢棄物比例高,污水排放未經處理,加上多為露天用餐,衛生疑慮不容忽視。

食安問題及食材不透明
由於夜市多半在露天環境,加上台灣天氣溼熱、人多擁擠,在食材保存與使用上會有更多衛生問題存在,也導致各類食安危機層出不窮。
法規執行與基礎建設
違規擺攤、沒有妥善規劃的用餐區、消防安全與交通管理是夜市的主要問題。例如士林夜市曾因消防設備不足遭消基會點名,不少夜市也因為沒有明確規劃完備的用餐地點,造成店家有時會占用道路等公共空間充當用餐區,對公共環境造成影響。部分夜市則存在違規拉電與老舊管線,增加火災風險,另外違規設攤與占用人 行道容易破壞市容並危害行人的安全。此外,夜市露天的開放式空間在天候不佳時容易造成問題,雨天時沒有讓遊客可以遮風蔽雨的地方。
夜市人「聲」
寧夏夜市管委會林定國理事長以及士林夜市商圈聯合會理事長蘇文山,針對小夜市與大夜市的不同性質,分享自身在經營夜市上的調整。
林定國理事長表示,寧夏夜市以「環保為主流,美食為主題」,不論是電子支付的應用、租賃餐具的配套措施,甚至是發展AI翻譯系統,皆是近年來一一實踐的目標。


士林夜市的 蘇文山理事長提出不同看法,並針對大夜市內部管理進行說明,比如攤商使用電子支付的消極態度、計程車攬客造成的交通亂象、還有台灣夜市形象變革問題。透過兩位經營者實際面對的夜市問題,一起來聽聽看他們最真實的心聲。


台灣夜市的改善措施成果
點擊文字並將鼠標移至點上
查看各夜市改善措施▼

除了公安與衛生層面外,
台灣夜市在科技應用方面
仍有顯著進步空間。
以士林夜市為例,雖然電子支付設施已相當普及,但實際使用率仍偏低,主要原因包括攤商對系統操作不熟悉、抽成偏高,導致管委會對推動數位轉型的態度消極,反映出數位工具的「可得性」與「實用性」之間存在明顯落差。對許多中高齡攤商而言,在缺乏培訓與協助的情況下,數位轉型反而成為一種新的排除門檻,使部分族群被迫成為「數位弱勢」。
點擊聆聽攤商真實心聲
相較於其他大型夜市,寧夏夜市因攤位數量較少、管理相對集中,更適合推動電子支付。當地不僅導入電子叫號系統以提升服務效率,攤商對電子支付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更規劃引入 AI 翻譯服務,積極回應外語顧客的需求。這種在地自主管理與科技應用的結合,顯示出夜市數位化的成效,其關鍵往往取決於地方管理單位的態度、資源分配與配套支持,而非單純依賴硬體設施的部署。
點擊聆聽攤商真實心聲
其實,夜市的數位轉型早已不限於電子支付這一面向。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夜市智慧化,也促使各地出現多樣化的創新實踐。例如新莊廟口夜市建置互動式網站,提供即時資訊與預訂服務,大幅提升遊客的「逛夜市」體驗;而逢甲夜市則由自治會組成巡守管理隊,利用無線對講機與手機連線監視系統,強化現場安全與管理效率。整體而言,夜市科技轉型正朝向資訊整合、安全維護與顧客互動等多元方向發展。未來若能因地制宜提供資源與教育,台灣夜市將有望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時,持續邁向更現代、友善的經營模式。

人聲鼎沸、燈火依舊,夜市在台灣人心中具有無從取代的地位,是我們創造回憶、情感維繫的象徵。但夜市也需要進步,為了鞏固夜市運營的品質,由上而下一同關注夜市潛在的問題,深入瞭解公眾的疑慮,因地制宜採行配套措施,共創一個舒適宜人的休閒空間。
刺破汽球並回答問題,看看誰是夜市小天才!

因為有你,
讓這份市井的溫度與人情,
一直都在。